山花书画艺术网 > 书画新闻 > 鉴赏点评 |
拙朴之美——万里君评登云画作 |
京东书画 万里君 2015-04-19 点击:23289
|
|
第一次见到陈登云,是在我的师父华拓先生的画室,当时他正往地板上铺着最近的习作,很多幅山水稿,地板很快就被铺满了,登云非常恭敬和认真地聆听着华老的指点。以后每次见到陈登云,也总是见他拿着厚厚一叠的画作来师父的画室求教。那份勤奋、刻苦和对中国画的热爱让我很是感动。 陈登云自幼喜欢书画,并坚持练习。他对中国画的痴迷始于八十年代,自1984年进修于江苏省国画院起,几十年如一日醉心于山水画的创作中。先后有幸得到了亚明、华拓、朱葵、卢星堂等诸位名师的直接指点和教诲,耳闻目染中学习并掌握了丰富的创作技巧,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底。后又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山水画高研班,潜心求教,广泛学习,博采多家之长,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艺术审美。同时陈登云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名岳,于山水间感受生活,描绘生活。他惊叹大自然的奇美,一草一木皆春秋,一丘一壑也风流。陈登云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写生,创作了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的作品。 陈登云的作品多为大青绿山水,墨色浓艳,对比强烈。他吸取了华拓山水中的用色技巧和绘画语言,以色当墨,色墨交融,用艳而不俗的绚丽表现生活的多次多彩。作品《家家都在花叶中》是陈登云去云贵写生时的灵感,他以强烈的冷暖色彩对比,表现了山村美丽的秋天,以及秋色的掩映中充满地方风味的民居和劳作而归的山里人安宁惬意的生活景象。 陈登云的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徐悲鸿说;“艺术但求表现一个意境”。潘天寿说:“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李可染说: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即借景抒情,经过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诗的境界,这就叫做意境。(《李可染画论》)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不可缺少的审美要素。作品《皖南小景》表现的是皖南山区的几户人家,在远山和云烟的村托中,使整个画面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意。正如华拓先生在此画的题记中所言:“画贵空灵,空为气韵非空洞之意;灵为真性、本性、神之所倚。笔墨老道、功夫深厚、能以一当十,虽逸笔草草,而能意味绵浓悠长”。 陈登云的作品具有传统的笔墨功底,他根植与传统,又在传统中发展。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傅抱石先生在《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一文中论述到:“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有助于理解传统,从而正确地继承传统;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创造性地发展传统。笔墨技法,不仅仅源自生活并服从一定的主题内容,同时它又是时代的脉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反映”。陈登云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生活风貌。作品《农家庭院》创作的是江南婺源山村的一处村落小景。陈登云用传统的笔墨技法表现了错落有致、别具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画面中绿树、篱笆、小径和屋外晾晒的暖色调的衣服,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以及小山村清新、安静、和谐的美。陈登云深入生活,用自己的感知和独特的审美视角表达生活,他寄情于景,不断追求着自己的笔墨语言和艺术境界。 陈登云的画如其人。渐渐熟悉了后,常常会被他做人的拙朴而温暖,他总是一丝不苟、踏踏实实的为文和为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相信陈登云在山水画的探索中,会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系江苏省文联乡土杂志社社长,南京大学美术学硕士,作家,评论家} |
陈登云 相关阅读 |  | [江苏] 陈登云自幼习画,现为江苏省美协会员,八十年代中期曾进修于江苏国画院,先后得亚明、卢星堂、华拓、朱葵等名家指点和教诲,后进中国美协培训中心第19期山水高研班,潜心求教。其间走遍祖国名山大川,使其山水画在秉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又赋予了生活气息,创作出《家家都在花叶中》等一批审美情趣浓郁的画作。其技法浓烈的墨色、绚丽的色彩,一幅幅青绿山水画,将您带进壮美的山河,秀丽的村寨。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其间,著名画家.. 详细信息 |
| |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
书画名家 |
天津 王春景 | 北京 方人也 | 天津 张景源 | 北京 萧宽 | 天津 王朝晖 | 天津 辛宇凌 | 天津 刘宝林 | 北京 王妞子 | 天津 刘润田 | 天津 王西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