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传媒旗下网站 注册 登录
| 首  页 | 书画新闻 | 书画名家 | 名家书画 | 书画商城 | 艺术交流 | 书画专题 | 书画常识 |
| 会员中心 | 鉴赏点评 | 名家访谈 | 书画展览 | 收藏投资 | 艺术人生 | 名家题字 | 书画服务 |
书画交流 | 谈画论道 | 名家笔会 | 活动掠影 | 民间艺术 | 名家题字
山花书画艺术网 > 艺术交流 > 谈画论道
古人画山水画的原因
中国文化报 石溪谷 2014-02-27 点击:17372
  这篇文章的题目也可以换个叫法“古人为什么要画山水?”

  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源于一次谈话。08年到12年每年我都要去奥地利拜访Jger和Renate,在他们的“宫殿”里住上几天。“宫殿”建造于中世纪,是曾经的修道院和印刷厂,有个很大的花园,森林环绕,多瑙河就在山脚下。怀念和Jger一起在林子里散步、讨论、采蘑菇的时光 ……

  谈话是在餐桌上开始的。这位深爱着自己的森林和土地的奥地利人几乎从不离开家乡,我记得他以前最远的旅行是去意大利。但他近几年来过中国,而且是两次!这两次的远游使他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古代的中国人为什么会画山水?而且一画就是一千多年?”这是谈话的开始。

  是啊,画山水是因为对自然的热爱和儒道释哲学的影响,这是教科书里的常识。可是为什么王朝时代的所有杰出的头脑都热衷于此,且一画就是一千多年呢?

  “热爱自然我可以理解,但如此的痴迷且一成不变地画了一千多年。这就让人不好理解了。他们难道没有想过用些别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我无语了。

  “我知道,在欧洲也有过持续了一千多年的画种。那就是中世纪的宗教画 ……”

  宗教画?脑海里浮现出在慕尼黑美术馆里见到的精美的作品,它们的气息深深地打动了那时的我。我也了解,这样的绘画是用来进行精神修炼的。

  ——宗教画和山水画,这两者之间难道有着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当时的我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八年的禅修。

  山水画难道是古人进行精神修炼的工具?就像“宗教画”传达着对“神”与“神性”的理解与热爱一样,中国王朝时代的山水画难道也有着精神修炼的含意?在小桥、瀑布、河流、树木、山石、房舍、行人的背后,难道还隐藏着什么其他的秘密?

  是啊!光凭“对自然的热爱”是不能解释这一千多年的执著的。而且,我知道在古代中国的词汇里面是没有“哲学”这两个字的。“表现了画家的个人情感”,那为什么所有的山水画都以“士夫气”和“逸品”作为自己的旨归呢?

  难道现代中国的艺术理论故意地隐去了山水画背后一些重要的东西?他们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通过禅修的经验,我知道中国的古人在追求一种全新的精神体验。这种体验能够使他们通过对内在世界的了解,而达到超越——超越物质世界、超越自我、和超越“神”。

  它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的精神不再依附于“神”,也不再依附于理论、思想,更不会依附于情感,而是回归到生命本身的自满自足。

  这种“回归”也在古代的士人之间树立起了“雅”“俗”的标准,他们给这类“回归”之人的名称是“真人”或者“高士”。

  那么,这样的精神修炼和山水画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必然联系呢?

  那次谈话之后,我再一次地检索了资料﹕王维—习禅,苏轼—习禅,黄公望—修道,倪瓒—习禅,吴镇—习禅,董其昌—习禅。

  噢,原来是这样!

  我还知道的是,从晚唐到宋、元、明、清,王朝时代的“士人”以对“心性”的理解为共同的基础,发挥了以往儒道释三家的理论,并发明出了各自具体的精神修炼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当时的“显学”,并成为一种“时尚”。

  山水画只是“心性”这门学问里的一个分支罢了。

  “心性”的精神修炼法在当时被称为“道”,它指导着人们去认识自己的内心。而山水画是被视为“画道”的。

  原来,“心性”的精神修炼才是山水画产生的原因。也是它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长、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内在动力。

  古人原来不是在画肉眼看到的山水。

  他们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修炼境界。

  那么,这套精神修炼法的标准,当然也是山水画的标准了。这套精神修炼法的追求,当然也是山水画的追求。这套精神修炼法的最高境界,也会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难怪在山水画、书道、琴道、茶道、古典诗词等中国的艺术品里,他们那么地强调“静淡远”的气息了。这些艺术品传达的不再是门技术,而是精神修炼的水平。

  原来如此!

  在中国的精神发展史上,不仅出现了像敦煌石窟、永乐宫壁画那样的“宗教画”,通过“士”人们的努力,还发展出了一种更直接的形式——用山水画的“意境”来表达人类精神的实相!

  古代中国并没有像欧洲“宗教”那样进行着对“神”的崇拜,并以此来锻炼西方的精神。

  而是演绎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和具体的训练方法,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文化与艺术,锻造出了一个与“神”不同的精神世界。

  山水画正是这个精神世界的载体!

  对人类精神实相的描述,才是古人画山水画的真正原因。

  溯本还源才发现,令王朝时代的士大夫们如痴如醉的,并不是一张张山水的画面,而是那画外的对“心性”的理解与追求。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媒介和语言,把“心性”修炼体系中对人类精神的理解传达出来呢?

  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回答的。

[返回][ ][关闭]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书画名家
天津 王春景
北京 方人也
天津 张景源
北京 萧宽
天津 王朝晖
天津 辛宇凌
天津 刘宝林
北京 王妞子
天津 刘润田
天津 王西连
谈画论道
·从画中看潘天寿的承与变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方人也:典雅出尘绘青花
·火爆的艺术市场缘何难产顶级藏家
·方人也:墨色交融,与古为新
·中国画走向世界的三重困境
·古人画山水画的原因
·客厅适合挂九鱼荷花图
·古今画纸上马的变化
·贾平凹:对字画繁荣不应沾沾自喜
·山水画发展的多元思考
·让中国书法从玄学与神学中走出来
·书画家的润格由谁来定?
·李明君:谈中国的绘画传承及绘画艺
·沈 鹏:从逸格、观韵说起 序《黄
·中国画要有中国的艺术境界
·"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艺术家:
·艺术热潮背后的“过度消费”令人忧
·品读中国画:欣赏是一种文化认同
·何家英艺术的启示:艺术悟性中美的


|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 | 关于我们 | 书画服务 | 友情链接 | 帮助信息 | 本站特邀艺术顾问 |
CopyRight 2012-2023 www.jingdongshu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AppleMedia Email:applemedia@126.com QQ:52104973 举报电话:l5620856700
津ICP备11004543号-8 津公网安备12011502000208号
/508